close
在緊密交織的生物網中,人類是唯一沒有任何動植物仰賴的物種。
相反的,人類必須依靠整個生物網才能存活。
人類在此生物網中演化、適應,才有今日的我們。
人類就是洪水、就是隕石。我們應該要學會當個稱職的諾亞方舟。
相反的,人類必須依靠整個生物網才能存活。
人類在此生物網中演化、適應,才有今日的我們。
人類就是洪水、就是隕石。我們應該要學會當個稱職的諾亞方舟。
眼看愈來愈多物種在全球經濟發展的大洪流下瀕臨滅絕,諾亞方舟的情景,很可能就要在我們這一代首度重現。然而,我們與諾亞最大的差別在於,洪水是由人類的現代文明導致。因此,打造方舟,我們責無旁貸。是我們一手造成滅絕物種的大洪水。愈來愈多珊瑚礁、森林、漁場、河川與沃土,都被人類商業活動破壞或摧毀。只有人類,才能建造保存物種的方舟。
見到這番景象,讓我想起氣候學家柯藍的比喻。她說,人類正在大自然的交響樂中大肆彈奏電吉他。我們都遺忘了一項重要事實:在緊密交織的生物網中,人類是唯一沒有任何動植物仰賴的物種。相反的,人類必須依靠整個生物網才能存活。人類在此生物網中演化、適應,才有今日的我們。我們需要大自然的生物網才能生存,但他們並不需要我們。生物網對人類而言不可或缺,而整個生態系統唯有維持平衡,才能欣欣向榮。
我們必須體認到,像諾亞一樣打造方舟,而非製造洪水,不僅是我們的挑戰,更是我們的責任。這才是現代人類智慧的開端。進入能源氣候新時代,我們不僅要因應能源需求暴增、氣候劇變與石油專制主義擴散的問題,還必須面對一個暖化、抹平與擁擠的新世界帶來的另一項後果:由於愈來愈多動植物瀕危或滅絕,地球的生物多樣性岌岌可危。
生物多樣性不僅幫助我們生存,也幫助我們適應。生物多樣性最實際的功能,即是協助包括人類在內的所有生物適應改變。
「改變,是生命中不變的常數。失去物種、文化與作物的多樣性,改變,會變得更難適應,」厄德曼解釋說。「你去找找看,有沒有哪位農夫只培育一種作物,只要染上疾病,農場便毀於一旦。還是,有沒有那位財務顧問會把錢都投資在一支股票上……。
總而言之,有多樣性,才有恢復力(resilience)。面對即將到來的全球快速變遷,人類必須發揮最大的恢復力,來因應改變。」誰知道未來會有什麼可怕的疾病等著我們?如果我們把熱帶雨林剷平,全部改種能夠提煉棕櫚油與燃料乙醇的油棕及甘蔗,等於是把天然的藥物都丟棄。「正因為改變是不變的常數,生物多樣性更是不可或缺。生物多樣性提供了適應改變必不可少的原料,」厄德曼補充說。
遲了,就來不及了。這是我們進入能源氣候年代後,對於生物多樣性必須要有的認知。「延遲」,是上一代、上個時期、上個文明才享有的奢侈。意思是,從前,不論你什麼時候有空,想要像兒時一樣享受大自然,都能如願以償。你可以對著同樣的山水作畫、看見同樣的動物、大啖同樣的水果、爬同一棵樹、在同一條河裡抓魚、享受同樣的天氣,或者拯救同樣的瀕危動物。大自然似乎取之不盡、用之不竭。就算有危機發生,影響程度有限,或者還有轉寰餘地。進入能源氣候新時代,由於物種滅絕與發展的速度不斷加快,我們的字典裡,不再有「延遲」這兩個字。等到你真正有空,想回到童年,盡情去享受大自然時,早已來不及。這些美好事物已經消逝無蹤,而你永遠沒有機會挽回。遲了,就太晚了。因此,不管我們想拯救什麼,最好現在就行動。
資料來源:世界又熱又平
全站熱搜
留言列表